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章(1 / 2)

“听起来就是一种很不得了的新式兵器!”

“”

众人看向刚刚还嫌味儿臭,又黑乎乎的石油,眼神比看黄金还要炙热。

甘明兰继续科普:

“沈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可以用来制墨,这种墨被称为“延川石液”,其质量优于传统的松木炭黑墨。此外,石油加热到一定浓度后,还可以当做一种防水的涂料用。”

众人刚刚走失的下巴,闻言又控制不住尖叫:

“这个石油可以做墨条?比松烟墨还好?我刚在一个文房四宝行商的铺子里,给我家三弟买了一盒六条装的松烟墨,就花了我十两银!”

“加热还能当防水的涂料?”

“昂滴乖乖,这哪儿是黑油,这比金矿都金贵呀!”

甘明兰接着给他们安利石油的妙用:

“石油里的各种物质都得用,还可以用蒸馏的法子把它里面的油水提炼出来,提炼后的油水用来做燃烧弹的威力更猛。

提炼过后的油渣,就是沥青石融化的原料,它是一种粘性很强的胶质物,只要往这些胶质物里掺入一些沙子、碎石头和硫磺,就可以用来铺路。”

众将士:

“啊?”

“啊!”

他们的脑回路,完全跟不上这么有科技含量的话题。

关西十卫之间是没有官道的。

也就是他们这些驻军往返次数多了,生生在戈壁滩和沙漠中蹚出了路来。

但这些土路,会被春冬季泛滥的沙尘暴破坏,不经常走的人很容易迷路。

关西现在有田字城和八卦城,今后往来

这条路上的行商会更多。

他们还想与江南的繁荣比肩,驰道绝对不能拖后腿!

但他们对驰道的概念,还停留在现有的石板路、青砖路、泥土路和砂石路上。

甘大将军现在提出了用沥青碎石铺路,他们不知道是该相信呢,还是该相信呢!

甘大将军言之凿凿:

“现在午时前后一个时辰还是暴晒的,是有这个施工条件的。”

为啥要顶着烈日铺沥青路?

这还是前世,甘明兰通过新闻联播得到的科普。

记得有一年的的暑假热出了新高度,记者在酷暑中,采访了几个在高速路上铺沥青路的工人。

为了说明那个工作环境的温度有多高。

工人们就在正在搅拌的沥青碎石里,埋了用锡纸包的几个红薯,没过多久,红薯挖出来已经被烤熟了。

记者就问,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铺路?

那些铺路工人道,高温环境下,沥青的粘性更强、流动性更好,更容易摊铺和压实。

里面还涉及到了热量损失、耐久性等诸多因素。

偶尔看新闻还是很有用处的。

眼下到了关键时刻,就派上了用场!

至于沥青路遇到高温容易软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及时洒水降温,又或是来年春天在路的两旁种植一种可以遮阴的大树来缓解一二。

没有那么多完美的方案,只能是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在甘明兰的一再保证下,众人当即扛着麻袋捡了一大堆的沥青石当宝贝往回带。

成见比山高

试验证明。

天然沥青加上碎石子、沙子和硫磺等干燥剂,铺路相当快速且高效。

二十五万新移民劳动力,很快就投入到了沥青路铺路的大工程中。

黑油山的沥青石正在被快速消化。

此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夏历九月中下旬。

熊真去年年底带回商都的高产麦种和稻种,被送去几个粮食产区试种后,陆续传回了数据。

这日的朝堂上,户部尚书率先出列:

“陛下大喜!

南河布政司五十亩下等试验地,春小麦平均亩产五石!三秦之地的百亩试验良田,平均亩产七石麦!

江南的一百亩中等试验稻田平均亩产七石!湖广布政司五十亩上等肥田,平均亩产八石”

春小和稻谷前后脚收割,地方布政使在得出了最终的数据后,才敢层层上报。

户部尚书负责土地、户口、赋役、经济、财政等事务,今天算是为这两种试验的种子做了个汇报总结。

朝廷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听了一长串的数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御史台的言官们率先出列:

“陛,陛下臣奏请彻查这几处的试验田,此等数据不合常理。”

“不可能,这个数据绝对不可能!臣在江南的庄子,最上等的肥田稻谷亩产也才四石!”

“各地布政使这是在欺君,臣要参这几人一本”

正在兴头上的乾武帝:总有人喜欢在朕最高兴的时候,递上他们的臭脸来。

他可不是骂不还手的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