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7章(1 / 2)

&esp;&esp;当初老陶匠能在这儿开个铺子不用服役,就是因为自家儿子,给他交了钱,让他养老。

&esp;&esp;老陶匠乐呵呵的拿起个看起来很粗糙的陶碗,喝完了里面的粥,才道:“我知道,我知道,林家的人已经提前来给我说了。”

&esp;&esp;“我还知道,现在虽然代代为工匠,但从以后的新生儿开始,一户只需要保证一个子嗣必须传承手艺。”

&esp;&esp;老人眼睛灼热了起来,看着还强壮的儿子。

&esp;&esp;陶匠儿子当时就一个糙汉红脸,“儿子会努力的。”

&esp;&esp;老陶匠点点头,高兴得不得了,“好,好,好,这些年我存了一些钱,给以后的孙儿读书,只要教出来一个读书人,我们家其余人便都是工匠,也不怕了。”

&esp;&esp;“真好啊。”

&esp;&esp;真好啊,还有人能想都他们这些低贱的工匠。能碰到林家人,真是他们的幸运啊。

&esp;&esp;老陶匠直觉而固执地想,除了林家人,没有其他贵人了。

&esp;&esp;中原的老百姓们,最是好满足了。

&esp;&esp;随着消息传往各地,虽然依旧还是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他们仍旧高兴得沸腾,甚至原本打算背井离乡的一些人,也放弃了离乡的想法,若非逼不得已,深受落叶归根文化影响的汉人,谁会远走他乡呢?

&esp;&esp;“你说,商人和工匠都改革了,我们会有一天更轻松吗?”村镇中,黄土朝天的百姓,相互询问着,想象着慰藉。

&esp;&esp;“谁知道呢,不过应该有机会吧?自从朝廷开始用方大人以来,我们粮食产量不都提高了吗?现在又从海外带回来了新良种,我就等着方大人他们出结果呢。”说完,老汉在掌心呸了一口,搓了搓,握住了锄头,又劳碌了起来。

&esp;&esp;“哈,也是,当官的都能从商人手中抠钱给工匠们了,迟早也有我们的!”

&esp;&esp;而在朝堂之中,正当大部分官员老爷觉得,事情已经结束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事情,似乎还没有真正开始。

&esp;&esp;晋商和晋地那十五只老虎的威慑,似乎,并非是为了工与商,或者说,不完全是。

&esp;&esp;因为,在早朝上,晋王,穿着盔甲来上朝了。

&esp;&esp;百官眉心一跳,就是当今坐在龙椅上,看到晋王这模样也不禁想打孩子,剧本里可没有这一出!

&esp;&esp;这是早朝!这是朝堂!你没有朝服的吗?!

&esp;&esp;顶着百官的注视,父皇的压力,晋王就差龙王歪嘴,做作的一个踏步站了出来,高声道:“父皇,儿臣有奏!”

&esp;&esp;“说。”作为一个皇帝,必须要有良好的素养,以及——不得不被迫稳定的精神状态。

&esp;&esp;晋王如同已经获得了尚方宝剑,“父皇,如今那些卖国求荣的晋商已除,北蛮今年过冬的物资定然会紧俏,一旦冬日来掠夺我朝百姓,必然会比之前更为谨慎,更为强势,以减少损失。”

&esp;&esp;“北蛮如同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一般,一直劫掠骚扰着我朝北方百姓,如今内奸已除,正是我朝士气高昂的时候,不同于海军还需要操练培养,儿臣请旨,进军北蛮!”

&esp;&esp;晋王的地图终于翻完了!这是要打仗,把北蛮彻底纳入我国地图啊!

&esp;&esp;这好吗?如果可以,必然是好的。

&esp;&esp;但是,反反复复在强调的一个问题,钱!

&esp;&esp;全国上下多少个地方,哪里不需要钱?还有各类天灾需要预备的物资和钱粮,国库在户部的眼中,永远是那么的缺钱,听到晋王的意图了,户部的人当时就红眼了,饶是林如海,想到户部的存粮,也不禁摸了摸脑袋,没有注意到王尚书看向他的,复杂的眼神:林侍郎这才在户部多久啊,竟然也有秃发危机了,还是他好,全是假发,根本不怕掉!

&esp;&esp;“晋王殿下,户部没钱啊!哪里能够承受得了打仗的需求!”

&esp;&esp;不需要尚书和侍郎亲自出面,这种战术性的户部反对,已经成为常态,无论做什么,只要要钱,户部是都会有人出来反对的,这是户部一直以来的规则,所有人早就习惯了,所以晋王听后眼都没眨一下,听都听腻了。

&esp;&esp;却不料户部的官员出来表态后,还有其他人,跟着表态,“晋王殿下,这不仅是余粮的问题,晋商大规模的落马,北蛮怕是早有准备,此时不是最好的时机啊。”

&esp;&esp;“笑话!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