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1 / 2)

&esp;&esp;不是他说,那时候喻向烛刚走没多久想想就知道陛下哪有心登基,而且陛下一直觉得如果他不争天下的话喻公子是不是就不会自刎。

&esp;&esp;那一声声恭喜简直和在仇风巽心上插刀子没什么区别。

&esp;&esp;据林医师所说这段时间他已经在教周训有点眼色了,希望他能赶紧把人教会吧,李公公在心中嘟囔着。

&esp;&esp;作为最有眼色的贴身太监,李公公自然能看出来现在仇风巽只想单独待着,他干脆就站在御书房门口候着,仇风巽有命令的时候肯定会叫他。

&esp;&esp;几天过后,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劝仇风巽立后的小插曲已经过去了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esp;&esp;所有臣子都知道不上早朝的时候仇风巽基本上就是御书房和东宫之间两点一线,之前宁国的东宫现在已经成了仇风巽的寝殿。

&esp;&esp;刚开始有不少元国跟过来的臣子都劝仇风巽不要把东宫当做寝殿,东宫实在是不合仇风巽的身份。

&esp;&esp;他们劝了一阵子眼看着仇风巽是听都不打算听,不少臣子也就偃旗息鼓了。

&esp;&esp;毕竟事怎么说都是小事,新帝刚登基还摸不清到底是个什么脾气,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当出头鸟。

&esp;&esp;结果有几个从元国跟过来的几个老臣不乐意了,觉得仇风巽是不把他们这些忠心耿耿为元国效忠了大半辈子的老臣放在眼里。

&esp;&esp;那几个臣子愣是把一件小事闹成了什么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一样,甚至其中年纪最大的那个臣子还嚷嚷着要以死明志。

&esp;&esp;当时朝堂上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仇风巽会如何解决此事,倘若仇风巽退步说明这位新帝还算好拿捏。

&esp;&esp;倘若仇风巽不退步,事也不是他们闹起来的他们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

&esp;&esp;几乎所有人都抱着看乐子的态度看那几个倚老卖老的老臣,偏偏几个人还浑然不知,觉得其他臣子也是偏向他们的。

&esp;&esp;他们会如此想倒也不是对自己的人脉或者是人格魅力有多大的自信,单纯只是因为事实就是在某些方面上臣子们的利益都是共同的。

&esp;&esp;只有确定新帝好不好拿捏有些事才能考虑好不好办,平静只是浮在暗流上的薄冰罢了,看似无波无澜实则一脚下去就知道水有多深。

&esp;&esp;而仇风巽在面对那群老臣所谓的以死明志时只说了一句话,“反正你们的年纪也离死不远了,早死晚死都一样。”

&esp;&esp;本来没什么事的几人在听到仇风巽派人送过来的这句话时,险些真的气晕过去。

&esp;&esp;不等他们再借着这个闹事,仇风巽就以雷霆之势而下把他们做的那些肮脏事全翻了出来,该抄家抄家该落狱落狱。

&esp;&esp;那几个老臣肠子都悔青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吃,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esp;&esp;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之后的朝堂上再也没见过试图拿捏仇风巽的老臣。

&esp;&esp;时间一年年过去,安生了没两年的那些抱有歪心思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显然是已经忘了那些前车之鉴们的下场。

&esp;&esp;这一日李公公如同往日一样站在御书房门口,心中盘算着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劝仇风巽立后的那码子事已经过去了。

&esp;&esp;正当他感受着难得清闲的时光时,刚禀报完事情的周训从御书房内走了出来。

&esp;&esp;李公公看他的样子心中寻思着今天周训应该没说什么不该说的,看来林医师教的不错,进步挺大。

&esp;&esp;周训在与李公公对视的一瞬清晰的看到了对方眼中不加掩饰的奇怪欣慰。

&esp;&esp;周训:?

&esp;&esp;怎么突然用这种眼神看他,好奇怪。

&esp;&esp;不过刚刚的一对视让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思索了一瞬后还是觉得和李公公说一下比较好,“你还记不记得张大人,就是现任中书令。”

&esp;&esp;“咱家自然记得,当年先帝在的时候他不就已经是中书令了?如今他这个年纪也该返乡养老了吧?”

&esp;&esp;李公公虽不解他为何会突然跟自己提起张京来,但还是作出了回答,“张大人出什么事了吗?”

&esp;&esp;张京青年时入仕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年,而他也在中书令的位子上坐了十几年之久,可以说是当今朝堂上最有资历的老臣。

&esp;&esp;此人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