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你和魏国公、永昌侯他们关系莫逆,随便他们打声招呼,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esp;&esp;“如果能让太子殿下开口,效果会更好。”
&esp;&esp;“到时候上有周王府的庇护,下有军户照顾,那些士绅宗族又能掀起什么浪花?”
&esp;&esp;陈景恪兴奋的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哎,真是糊涂啊。”
&esp;&esp;然后看着方孝孺,咬牙切齿的道:“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等着看我笑话是吧?”
&esp;&esp;方孝孺笑道:“之前你看了我多少次笑话,这次咱们扯平了。”
&esp;&esp;陈景恪一时语塞,他确实没少看方孝孺笑话,没想到竟然被看出来了。
&esp;&esp;心中也不禁叹道,难怪上辈子他能坐到那个位置。
&esp;&esp;能力是真的不差。
&esp;&esp;若非思想上出了问题,怎么都不至于落下个建文三傻的头衔。
&esp;&esp;但愿这辈子,他能如愿成龙,而不是成‘傻’。
&esp;&esp;郑重的朝方孝孺行了一礼,说道:
&esp;&esp;“之前多有失礼,请方兄原谅。”
&esp;&esp;在这一刻,他彻底抛弃了对方孝孺前世的种种偏见。
&esp;&esp;方孝孺侧身受了半礼。
&esp;&esp;陈景恪确实看过他的笑话,这一礼他应该受。
&esp;&esp;但也教过他很多东西,将他引出迷途,走上了现在的道路。
&esp;&esp;说是授业恩师也不为过。
&esp;&esp;所以,他才侧过身受了半礼。
&esp;&esp;等陈景恪起身,他扶正衣冠,郑重下拜道:
&esp;&esp;“谢景恪教授之恩,孝孺终生不忘。”
&esp;&esp;这一刻,他也完全解开了心中那一点小小的疙瘩。
&esp;&esp;陈景恪将他扶起,说道:“人生最怕的就是孤独,有方兄在,我就不会寂寞了。”
&esp;&esp;方孝孺也笑道:“哈哈……我也有正有此感,天幸使我得遇景恪。”
&esp;&esp;两人之间,只剩下惺惺相惜。
&esp;&esp;他们都不是那种矫情之人,心结解除就彻底将此事放下,不再去提。
&esp;&esp;而是说起了推广短发之事。
&esp;&esp;方孝孺说道:“洛阳是新都,河南很快就会变成新的京畿之地。”
&esp;&esp;“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esp;&esp;“京畿之地的喜好,最容易被天下人模仿。”
&esp;&esp;“若京畿百姓皆剃短发,很快其他地方的人也会效仿。”
&esp;&esp;“所以,推广短发不在应天,也不在和腐儒们争辩。”
&esp;&esp;“而在于我们能不能在迁都之前,让河南百姓接受短发。”
&esp;&esp;陈景恪沉吟片刻,深以为然的道:
&esp;&esp;“确实如此,现在河南还不是京畿,改风易俗的阻力还不是很大。”
&esp;&esp;“一旦迁都完成,这里就会成为天下中心。”
&esp;&esp;“再想做任何变革,都要付出百倍的代价。”
&esp;&esp;“我这就给周王去信,让他回来配合推广短发。”
&esp;&esp;方孝孺补充道:“最好取得魏国公和永昌侯的支持,他们甚至可以用命令的形式,要求军户剃发。”
&esp;&esp;“如果你能去一趟洛阳,说服太子殿下,效果会更好。”
&esp;&esp;陈景恪点点头,朱标不需要亲自表态,只要他不反对就行。
&esp;&esp;将修新都的二十万退伍军人,全都剃成短发,此事差不多就能成了。
&esp;&esp;“我现在就给周王、魏国公和永昌侯写信,然后出发去洛阳一趟。”
&esp;&esp;“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esp;&esp;方孝孺说道:“放心,有我在出不了问题。”
&esp;&esp;他之所以有信心说这句话,一是白英肯定会支持他;二是李祺虽然没有直接支持,但也是倾向于他们的。
&esp;&esp;第三自然是他自己的战斗力,方孝孺从不缺乏自信。
&esp;&esp;陈景恪没有耽搁,立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