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3章(1 / 3)

&esp;&esp;秦朝肯定不至于完全只看朝堂表现,大部分时候也是先定下一个重点培养的对象。只不过一旦对方入朝之后表现不好,那就对不起了,换太子走起。

&esp;&esp;都当上太子了还能被换,肯定不是单纯的“结交大儒”这么轻飘飘的。一定是和儒家绑定过深,让帝王觉得这小子继位后也会继续独尊儒家,对大秦不利。

&esp;&esp;[东吴大帝]:二世可有文章传世?

&esp;&esp;他对秦楼桑升起了极大的兴趣,想看看对方自己写的东西。后世的分析或许存在偏颇,不如文章直观。

&esp;&esp;[陈寿]:二世留下了许多策论,稍等片刻。

&esp;&esp;陈寿很快把提前整理好的卷宗取了出来,在管理员的引导下扫描上传。

&esp;&esp;众人纷纷点开查阅。

&esp;&esp;孙权很快看到了他想看的内容。

&esp;&esp;[东吴大帝]:二世有一篇诫子书。

&esp;&esp;陈寿写史着重记载古人干过的事情,并不会特意去研究对方的思想主张。所以这篇诫子书他没怎么细看,只是收集了而已。

&esp;&esp;皇帝和史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皇帝一听说有诫子书,立刻去翻。

&esp;&esp;毕竟对于皇帝们来说,继承人问题一向令人头疼。多看看别人的经验,有利于举一反三,学习进步。

&esp;&esp;扶苏的诫子书内容其实很简单粗暴。

&esp;&esp;与其说是诫子书,不如说是家训。通篇都在写“我爹在世时如何如何教导我,所以我现在这么这么教导你”,“有些事情你必须照我说的做,以后也这么教你儿子”,甚至还有“做什么之前先想想你祖父,免得去了地府无颜面对祖父”。

&esp;&esp;众人:……

&esp;&esp;众人看完只确定了一件事,二世和他儿子都是始皇帝的脑残粉。什么事情搬出始皇帝就很好使了,二世完全不担心儿子会做出辱没祖父威名的事情。

&esp;&esp;甚至还怂恿儿子以后也把孙子培养成个始皇帝控,这样就可以继续用始皇帝的名头约束孙子了,一举两得。

&esp;&esp;秦政看完有些哭笑不得。

&esp;&esp;低头去看儿子在干什么,正好抓到小太子偷看他。

&esp;&esp;秦政便问他为何看自己。

&esp;&esp;扶苏唔了一声,害羞地埋进阿父怀里没有回答。

&esp;&esp;其实也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习惯性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父亲。他是个粘人崽,独自待着会有点焦虑,需要隔三差五确认一下父亲还在不在自己身边。

&esp;&esp;所以小太子经常跑出去玩一会儿,又跑回来看一眼父亲,再继续跑出去玩。

&esp;&esp;[汉武帝]:朕怎么瞧着,秦楼桑这个诫子书是写给每一代皇帝看的?

&esp;&esp;三世被二世养成个始皇帝控之后,回头三世就也可以拿着这篇文章去pua四世。四世吃过这个亏,继续拿去pua五世,代代相传。

&esp;&esp;这大概就是家训的作用。

&esp;&esp;秦楼桑哪里是在培养继承人,他是在培养下一代的脑残粉头子。

&esp;&esp;[汉武帝]:明太祖,他这个估计比你的好使,你光拿个太祖皇帝的身份去震慑子孙可没什么用,照样有人敢把你立的铁牌丢掉。

&esp;&esp;[秦昭襄王]:太祖威名受损,难道不是因为连太祖亲儿子都敢造反称帝吗?何况后头的皇帝还是朱棣的血脉,恐怕都继承了朱棣的大胆。

&esp;&esp;[明太祖]:……

&esp;&esp;[明太宗]:……

&esp;&esp;朱元璋拳头痒了有点想揍儿子。

&esp;&esp;他老朱一世英名,每每被人笑话都是这群兔崽子拖累他。

&esp;&esp;[秦昭襄王]还没完:不过汉武帝你也不用艾特他了,他怎么能跟我家政儿比?政儿的子孙自然都会崇拜政儿,他的嘛,不在背地里骂他残暴就算好的了。

&esp;&esp;这话算是捅了马蜂窝,哪怕明朝皇帝们确实私底下说过类似的话,这会儿也坚决不能承认,还得跳出来帮老祖宗反驳秦稷。

&esp;&esp;何况明帝里也确实有崇拜太祖皇帝的,更不能忍秦稷编排他们祖宗。

&esp;&esp;但秦稷可不是当初的秦稷了。

&esp;&esp;他现在是有四个秦朝史官当小弟的秦昭襄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